腹痛腹泻体重直直落 小心克隆氏症找上门
广州代人体检提醒:一名二十三岁的男大学生,长期有腹痛、腹泻及血便的情形,半年内体重就掉了10公斤,跑遍多家肠胃科诊所,仍查不出病因,转至高雄荣总求诊后,医师发现患者大肠多处溃疡,大量出血且大肠有阻塞现象,疑似是克隆氏症。在药物治疗不见成效后,经手术切除患者部分大肠,术后的病理切片化验确定是罹患克隆氏症。虽于术后有按时服药,体重慢慢恢复,临床症状也缓解许多,不过2个月前,仍发现肠道又出现狭窄及溃疡,且伴随腹痛及腹泻。为了防止肠道严重发炎导致新的狭窄,也希望能避免再做一次手术,医师帮助患者利用健保申请生物制剂治疗,稳定控制病情,患者也逐渐回复原有的正常生活型态。
克隆氏症确诊难 常被误诊为一般肠道溃疡
高雄荣总肠胃科蔡骔圳医师表示,克隆氏症是全身性的疾病,机转不明,和免疫失调、基因、环境、及肠内细菌皆有关系;从嘴巴到肛门都有可能发炎、溃疡甚至黏膜溃烂,临床表现多为腹痛、腹泻、营养不良、血便、易胀气及体重急速下降10-20公斤等。由于初期症状不易与克隆氏症连结,常被诊断成大肠激躁症、阑尾炎、消化性溃疡等,延误治疗时机。曾有个案被诊断为盲肠炎,切除盲肠后不仅未痊愈,几年后又发生小肠末端溃疡与堵塞,差点造成肠穿孔。而肠道外的症状也很常见,如皮肤会出现结节性红斑,眼睛则出现虹膜炎,还会并发关节炎、胰脏炎等病症,因此正确的诊断,及持续的治疗极为重要。
「确诊克隆氏症不容易,需赖有经验且专业的医师才能及早诊断治疗。」蔡骔圳医师表示,克隆氏症临床症状是慢性的,反复性腹痛、腹泻、体重减轻皆须注意,内视镜检查下可发现其病灶常为纵向且深的溃疡,呈跳跃性的分布;有些严重的病患甚至会肠道狭窄或是有廔管产生,诊断需搭配临床病史、影像学、内视镜检查或病理切片,很难第一次门诊就可诊断的,少数个案甚至在症状发作5年以上才被诊断出来。
生物制剂缓解症状 需配合定期门诊追踪
目前克隆氏症的治疗方式有5-氨基水杨酸(5-ASA)、抗生素,若遇到患者是急性期或溃疡较严重,则会使用类固醇作为治疗,不过类固醇因副作用严重,不适合长久使用;长期而言,控制不良的患者则会使用免疫抑制剂来维持。值得一提的是,现在研发出较新的治疗方式: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(anti-TNF alfa),是一种生物制剂,如对于上述治疗皆难以控制症状的患者,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做为治疗,来改善症状。
病人于诊间中最常询问:「当使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,症状有缓解,是否可判定自己痊愈而停止药物治疗?」蔡骔圳医师提及,医界共同治疗克隆氏症的第一步为症状缓解,若临床症状改善,进而希望第二步为抽血检测生化数值(CRP 及 ESR),评估疾病发炎指数,或影像学(计算机断层或是核磁共振)的检查追踪,最终希望能确定内视镜上的影像没有溃疡出现(黏膜愈合mucosal healing),才是较全面性的治疗。他也提醒患者把克隆氏症当成慢性病,需要持续服用药物以维持临床症状的缓解,切勿任意停药,且需定期门诊追踪。
克隆氏症属重病范畴 定期用药及回诊是关键
蔡骔圳医师补充,当肠道反复发炎,会使肠道狭窄造成肠阻塞,严重时会导致肠子破洞、廔管或腹腔脓疡,即使切除患部肠道,还是会反复发作,而反复的手术下,最后就会造成短肠症,可能导致无法进食、营养不良,甚至危急生命。克隆氏症对病友与临床医师皆是很棘手的疾病,在国内是属于重大伤病的范畴,所以确诊后,再次强调定期服药与定期回诊追踪是非常重要的。
蔡骔圳医师提醒患者,克隆氏症易复发,遵照医嘱有助于病情控制;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抽烟,切勿不经诊断就自行服用药品作为治疗;当症状严重时建议可采用低油、低渣饮食,以免病情加重。如此一来,才能「肠」保健康。
- 上一篇:约会首推看夜景!9大原因让恋情更加温 2016/1/17
- 下一篇:婴发烧腹泻 染绿脓杆菌险死 2016/1/10